2013-4-8 10:00
宅~有何不可
日本緣何“多面下註”:腳踏多條船 跟著美國走
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同時參與幾大貿易機制談判── 日本緣何“多面下註”?
在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進展緩慢的背景下,面對金融危機及其餘波,世界主要經濟體紛紛加快瞭自貿區談判的步伐。作為當今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近年來同時參與包括“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中日韓自貿區(FTA)談判、日歐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在內的幾大貿易機制談判。日本緣何“多面下註”?本報記者近日採訪瞭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東亞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子雷。
記者:如何理解日本同時交叉參與談判的行為?
陳子雷:日本“多面下註”行為的背後有深層次的考量,這表明日本參與貿易談判的策略發生瞭明顯的變化。從經濟層面而言,參加談判的每個國傢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怎麼發揮?業優勢,避開?業劣勢是重中之重。日本以前以追求效率為主,迴避國內改革,盡量不讓談判觸及國內劣勢?業的利益。現在,日本開始註重平衡,更加迎合美國的標準。通過參加多個談判,日本試圖以外力促進國內經濟結構改革;同時,通過包括農?品、醫療等一系列?業的改革,其競爭力也得到提高,反而有利於在各個談判中發揮優勢。此外,還應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日本在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中是重要一環。隨著中國與東盟貿易日益緊密,日本也感覺有調整的必要。跟隨美國的腳步,有利於提升日本在亞洲的經濟地位,遏制中國發展。但日本也不可能因此付出過多的國傢利益,因此日本採取多元化、多層次的談判參與策略,以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最大程度的話語權,利用一個談判對另一個談判做出鉗制,作為籌碼。實際上,日本的戰略就是“腳踏多條船,跟著美國走”。
記者:日本對幾大自貿區談判的訴求是否有所不同?陳子雷:從目前公佈的協議文本來看,幾大談判在貿易自由化的程度上是有所區別的。美國主導下的TPP在貿易自由化程度上要求最高,談判難度也最大。中日韓FTA談判在貿易自由化程度上要求最低,談判成本也最低,可謂最容易出成果。但在日本的談判選項中,盡管帶來的好處有限,TPP卻是日本最想推動的,與歐盟的EPA也是優先選項,參與中日韓FTA的意願則是最低的。
究其原因,對日本而言,盡管加入TPP的成本是最高的,但由於日本對美國的依賴與美國對日本的依賴是並不對等,加入TPP不僅是一項經濟選擇,還是一項“不得不”表明的戰略選擇。為瞭避免過度依賴中國市場,日本“不得不”讓國內做出犧牲來加入美國主導下的自貿區談判,同時也試圖在“圍堵中國”中獲得籌碼。
就日歐EPA談判而言,因為歐盟與日本制度和經濟水平比較接近,?業結構和水平也比較接近,比較容易談。
日本之所以加入中日韓FTA談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情勢所逼,失去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實在不利於日本經濟的復甦。此外,日本也不希望在東亞越來愈喪失主導權,日益被邊緣化。目前東亞地區的一個普遍共識是,隻有盡快推動中日韓自貿談判,才最符合三方利益。而目前談判的正式啟動至少表明三方已有一定的政治意願。但總的來說,日本的談判慾望不是很強,不急於推動。這與其“脫亞入歐”的戰略有關,日本還是希望依與靠美歐的貿易順差,提升和鞏固自己的經濟地位。日本的這種戰略考量使得中日韓FTA談判在推進上存有一系列挑戰。
記者:有分析認為,同步參與幾大談判有利於日本在幾大談判中左右逢源,最大限度參與規則制定。您對此怎麼看?
陳子雷:在現有的以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機制之下,幾大經濟體紛紛尋求雙邊或者區域性的交叉談判,可謂出現瞭“通心粉碗效應”。從幾大談判的參與主體來看,這些談判是不同層次、不同區域、不同開放程度、不同經濟水平國傢之間的談判。理論上說,雙邊自由貿易最終會帶來雙方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但從多邊到雙邊,大傢像吃義大利通心粉一樣,都攪在一起,在存在過多的雙邊自貿區談判之時,自貿效應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實現?我們目前很難下定論。此外,盡管同步參與多個大型自貿區框架談判,在某種程度上有利於發揮日本構想中的“橋樑”作用,使日本擁有在不同談判中的籌碼,但幾大談判的目的中不乏相互制約。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日本,同時還將面臨如何平衡參加幾大談判的不同利益的難題,究竟能否如願,還有待觀察。(記者 吳宇楨)